铙钹——唱佛歌赞有伎乐

铙钹——唱佛歌赞有伎乐

铙钹——唱佛歌赞有伎乐

在佛教寺院里,人们所闻并不仅仅是诵经声,在祝祷礼赞等庆典活动中,也有伎乐鸣奏助兴。除了上述的钟、鼓、木鱼、磬等乐器外,铙钹也是其中的重要礼赞法器。

铙钹的起源

铙钹作为一种民间乐器,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据文献记载,铙在商代就出现了,那时的铙和现在的铙在形状上不大一样,类似于两片铜板,有柄可持,或以槌击而鸣,或互相撞击出声。古铙主要用于战场指挥,是一种军事通讯工具。《周礼》中就有“以金铙止鼓”的记述,就是说一旦铙鸣,就要退兵了。现在形状的铙出现的较晚,据说在宋代才有,被广泛地运用于民间歌舞、戏曲、吹打乐、锣鼓乐之中。

钹比铙出现的更早,《文献通考》记载:“铜钹亦谓之铜盘,本南齐穆王素所造”,先流行于西域,南北朝时才传入内地。它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民间歌舞、戏曲、吹打乐、锣鼓乐之中。钹比铙出现的更早,铙、镲等击打乐器就是钹的变体。

由于铙钹能发出清澄的音响,所以它们很早就被引进了佛教之中。“今浮屠氏清曲用之,盖出于夷音”。

铙钹的形制

铙钹一般为青铜制的两扇圆盘,二者相击发出声响,演奏时依节拍配合奏鸣。

钹的中央鼓起如半球状,直径约为全盘的二分之一,球中间有小孔,孔中穿带以便于把持。

铙的中央鼓起的部分较小,直径约为全盘的五分之一。在音响配合中,铙比钹发出的音低而余音长,因此二者合击,更显得富有节奏变化,更显得庄严隆重。

钹和铙本是两种乐器,由于它们的形制基本相同,所以常常被混同并称为铙钹。

铙钹的作用

铙钹是在佛教的各种法事活动中,配合其他乐器,用来调和板眼、控制节奏的“伎乐供养”具。

铙钹,不仅在各种法会活动中鸣击,而且在上香祝赞、迎来送往、行走开道等活动中,也要鸣击。佛经中说:“铙钹,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遇迎引送亡时,行者披剃,大众行道,接新住持入院时,皆鸣之。”

同时,铙钹也有集合僧众的作用,佛经说:“初集鸣铙钹,唱佛歌赞,众人念佛行道。”

在许多国家出土的有关佛教题材的壁画、图画中,如我国敦煌的《阿弥陀菩萨来迎图》中,都画有僧众持铙钹而奏乐的图像。佛经中也记载说:“一千之铜钹,一千之具萧,昼夜不绝于宫内。”可见当年佛教寺院生活中,也还是有这种娱乐欢庆场面的。

相关推荐

Python中的float是什么意思?揭秘float类型在编程中的奥秘与运用
国产曲面屏手机推荐
mobile365体育投注网站

国产曲面屏手机推荐

🌍 07-05 👁️ 5942
国产曲面屏手机推荐
mobile365体育投注网站

国产曲面屏手机推荐

🌍 07-05 👁️ 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