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瘾10倍、寿命减半…毒品有多阴毒?

性瘾10倍、寿命减半…毒品有多阴毒?

快感的代价吸毒带来的快感,是性的多少倍?

常发誓和赌毒不共戴天的朋友们都知道,冰毒可以释放出,比性等日常活动,高出10倍的多巴胺。

这种极端的快感,让人难以抗拒,仿佛一脚踏入云端,忘却了一切烦恼。

然而,那些急吼吼与它亲密接触的人们,一定没听到它的低语:

噬魂夺魄。

它当然知道,对它傲慢又警惕的人们,往往只想和它短暂共度一小会儿。

但它有办法确保吸毒者,再也无法从普通生活中获得快感。

春风、暖阳、人间美好,并没有因为毒品而略过他们,但遗憾地是,他们虽然还活着,却已经感受不到其美好了。

正常情况下,与愉悦和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其释放与日常活动相关,但现在,毒品,使多巴胺水平激增数倍。

为了适应这种过量的多巴胺,大脑减少了自然多巴胺的产生,和多巴胺受体的数量。

就是说,毒品悄然改变了大脑的奖励系统。

吸毒者对正常快感的阈值被不断抬高,只有更多、更快、强烈的刺激——更多的毒品——才能让他们感到一丝愉悦。

吸毒者接触毒品的方式也越来越极端,开始还尚且能通过鼻吸、烫吸,这种鼻腔黏膜吸收的方式得到满足,到后面则需要注射,甚至不惜以开天窗的方式,即毒品直接注入颈动脉,以使得毒品瞬间到达大脑。

尽管这一开天窗行为,后面跟着一长串的不重复死法:

中风、急性中毒、脑出血、脑梗死、心脏骤停等等......

一吸毒者家属曾分享过无力救助家人的痛苦感受:

“医生说治不好,血管裂了,已经没办法吊水了。”

长期注射毒品,使得血管变得像“烂掉的管道”一样,早已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和强度,“夹棉球的长镊子可以整个戳进去”。

种种恶果表明,想玩玩毒品的人,往往被毒品玩了,因为毒品远比吸毒者贪婪,除了人间体验,它还热衷于制造失控的人生。

失控的人生一个人根本不知道,在不可控的幻觉下,可以闯下怎样的祸事:

某市市长一丝不挂地,登上了新闻的头版头条,他清醒后表示,是因为吸毒产生幻觉,感觉有人追杀他。

某小区燃起熊熊大火,起因是潘某吸毒后,看到无数鬼影在家中飘过,为将鬼魂一网打尽,随即点燃了家中的煤气罐。

两名老人躺在了血泊中,原因是吸毒者王某产生幻觉,认为门口路过的老两口是鬼,随即掏出了不锈钢折叠刀,毫无防备的老两口倒地后,潘某又拾起了石头,多次重击老人头部。

除了不可控的幻觉,与死神共舞,也是毒品给吸毒者带来的极致“体验”: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调查发现,因共用针头和其他高风险行为,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22倍。

美国成瘾中心的研究显示,以18岁开始使用毒品的群体为例,如果每天服用海洛因、冰毒、可卡因或美沙酮,哪怕只有一次,他们的寿命,也会减少至少10年。

如果每天服用五次,寿命可能会减少30-50年,冰毒会使寿命缩短54%,海洛因会使寿命缩短60%以上。

毒品还会乐此不疲的,吞噬人类救助自己的意识,比如大麻,擅长损害吸毒者的多个层面认知功能,小到基本的运动协调,大到解决问题、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当毒品变成和氧气、水一样的“必需品”时,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变了。

别说自救,敌我不分、为护毒品杀死自己,也是常见的惨剧。

“难回人间”你见过肚子里藏着一捆剪刀的惊悚画面吗?

2015年,某医院的医生被一张X光片吓了一大跳,因为片子里的腹部,赫然躺着一捆剪刀。

原因是为躲避强制戒毒,某女士把12厘米的剪刀一分为二,连吞10把。

但戒毒所真的是什么龙潭虎穴,比毒品还要恐怖的地方吗?

那里有帮助生理脱毒的医疗部门,帮助吸毒者重建心理健康,摆脱心瘾的心理辅导团队,有帮助吸毒者了解法律后果,避免重蹈覆辙的法律顾问,还担心戒毒者重返社会后无法生存,提供再就业指导。

为了帮助吸毒者戒毒,民警们绞尽脑汁,创新各种矫治手段。

但即便如此详尽的救助计划,想把一个从精神到肉体,皆被毒品控制的人,拉回人间依然困难重重。

除了如前面吞剪刀这样,分不清毒品和戒毒所谁是敌人,采用极端方式,对抗戒毒的。

一次戒毒终生不吸的人也少之又少,出戒毒所后三年内不吸毒的人,便可被称为成功戒断人员。

早期的调查显示,吸毒者综合复吸率高达85%,而另外的15%,也并非都是戒除了毒瘾,其中因吸毒致死,或为获取毒资而犯罪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戒毒努力,复吸率已经有所下降,但2021年多省的调查显示,出所三年的操守率只有30%左右。

复吸之后,不但多年戒毒成果功亏一篑,而且戒毒次数越多,戒毒难度越大。

吸毒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违法犯罪群体,只要毒瘾还在,不论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有多大,毒品的巨大诱惑,都能唆使他们疯狂作案。

2018年江苏某戒毒所的调查发现,复吸者月均毒资5100元,其中70%靠借贷、变卖家产和偷盗抢劫诈骗等手段获取。

正因为如此,预防毒品的第一口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说戒毒是一场艰难的战争,那么最好的胜利方式,就是不让战争发生。

但在一些国家,防不住毒品就索性将其合法化,甚至标榜为“自由”,而在毒言论四处扩散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禁毒也面临更大挑战。

从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中,也可以读出我们禁毒工作的艰难:

“受经济下行、区域动荡等因素综合影响,国际毒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毒品问题持续泛滥,吸毒人数持续攀升,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走私贩运愈演愈烈”。

2023年,境外毒品缴获数量同比上升了84.7%。

但即便群狼环伺,我们依然认为禁毒,是一条艰难但值得的路。

如果你留心有关新闻的话,就会发现国家在禁毒方面,下的力气令人震惊。

人工智能禁毒、无人机巡查、虚拟现实禁毒教育……地球现有的技术,恨不得都能应用在禁毒方面。

甚至出现了,高度灵敏的污水验毒,哪怕一升污水中只含有1ng毒品,也能精准地验出来。

也因此有人形容,这是往杭州西湖里,倒5克毒品都能被检测出来的黑科技。

在这个和平的国家里,禁毒警察的牺牲率是其他警种的4-5倍。

都是血肉之躯,他们又是谁的家人呢?

即便在这样的周全保护下,仍有人将国外的“丧尸遍地”视为自由,对禁毒工作屡屡质疑甚至挑战。

可究竟什么才是自由?

是眼睁睁看着毒品吞噬国民的灵魂,毁掉无数家庭的未来吗?

从戒毒到禁毒,有人拼着命让你远离深渊,但吸毒的代价,没有人能替你承担。

所以,别等到一切都晚了才明白:

好好活着,远离毒品!

不是为了谁,就为了,你自己!

参考资料

1. MILES TO GO, UNAIDS

2. Drugs abused by humans preferentially increase synaptic dopami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mesolimbic system of freely moving rats. G Di Chiara, A Imperato

3. Addiction: Decreased reward sensitivity and increased expectation sensitivity conspire to overwhelm the brain's control circuit, Nora D Volkow, Gene-Jack Wang, Joanna S Fowler, Dardo Tomasi, Frank Telang, Ruben Baler

4. Drugs, Brains, and Behavior The Science of Addiction, NIDA

5. The Long Term Effects of Drug Abuse and Life Expectancy, americanaddictioncenters

6. An Evidence Based Review of Acute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Cannabis Use on Executive Cognitive Functions, Rebecca D Crean, Natania A Crane, Barbara J Mason

7. 2023 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8.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的调研报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研究》合作课题组

9. 由高复吸率对我国现行戒毒体系的思考,刘金鹏

10. 音乐教育在戒毒人员道德观重塑中的作用——以省方强戒毒所“乐悦人生”课程为例,王奎文 姜玟亦

11. “太极拳+”对合成毒品成瘾者康复矫正的研究与应用,江苏省司法厅

12. 戒毒回归人员融入社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江苏省司法厅

13. 全国统一戒毒模式下戒毒人员复吸问题分析与纾困对策探究,邓平 马立骥 吴善龙

14. 一次吸,终身戒!她们与毒品的漫长“战役”仍在进行时,上海政法综治网

15. 毒官边开会边吸毒 “毒友圈”里开“毒趴” 被抓时一丝不挂,央视网

16. 吸毒害怕被抓 株洲女子狂吞10把剪刀,长株潭报

17. 基于多通道CNN-GRU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毒品的模糊识别,黄锐 彭安 胡家祥 周毅 胡维昊

18. “黑科技”看清“毒出没” 禁毒科技赋能让毒品无所遁形,广东经视 金宛怡

19. 他们称吸毒后看到了“鬼”,银川禁毒

相关推荐

那个少女不多情之脱的疑惑
503-365

那个少女不多情之脱的疑惑

🌍 07-23 👁️ 8682
汉服-交窬裁剪方法!
503-365

汉服-交窬裁剪方法!

🌍 07-25 👁️ 3292
2025-2031年中国分组传送网(PTN)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