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测距离的几种方法

目测距离的几种方法

目测距离的几种方法

(2018-04-07 13:18:58)

标签:

学车考驾照

分类:

MyHomework

目测距离的几种方法

编辑整理时间:2018-04-07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把握规律,经常琢磨,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

一、"大拇指测距法"

http://s4/mw690/005IKIy5zy7jvgWRPELe3&690

图1 拇指测距原理图

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并伸直,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放在右眼正前方位置;

2、闭上左眼,对右眼使大拇指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沿大拇指记录第二个点事物,会发现第二个点事物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两点事物间目视的大致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粗略距离。

依据相似三角形原理,人的双眼瞳孔间距约6cm,单臂长约60cm,二者之比为10倍,因此:目标距离=两点事物间距

× 10(这种测算方式只能大致估算距离,误差因各人的估算能力有所区别)。

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另外,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中常用的肉眼测距法的原理与此类似:

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肉眼测距法: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二、“臂长尺测距法”

臂长尺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臂长尺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距离L:目标高度d(间隔)=100(臂长)分划数n(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距离L=目标高度d(间隔)×100

x 分划数n。

用臂长尺测距离有两种情况:

(1)已知目标间隔d(高度)求距离。测量方法是:以手持尺,将手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拇指压在目标另一端所对准的分划上,读出分划数n,然后按公式计算:距离L=目标间隔d(高度)×100/分划数n。

例如,已知前方两电线杆的间隔d为50米,读取臂长尺上的分划数n为5,则测量者至电线杆的距离L为:50米×100/5=1000(米)。

(2)不知目标间隔d(高度)求距离。这时,我们可以先创造出一个已知间隔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假设前后两次测量中,距离目标物较近时的距离为L1,此时分划数为大分划数n1,距离目标物较远时的距离为L2,此时分划数为小分划数n2,前进或后退的变动距离为Lc=L2-L1,则距离L1=变动距离Lc×小分划数/(大分划数-小分划数)。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径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30×5/(8-5)=50米

三、依据“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估测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列出的几个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大家参考。

距离(米)

分辨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如果你觉得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判断距离没有把握时,还可以利用与现地的已知距离,相互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判定的更准确。比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米,如果观测目标附近有电线杆,就可以将观测的物体与电引杆间隔比较,然后再判定。现场没有距离比较时,可以用平时自己较熟悉的50米、100米、

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经过反复回忆比较后再判定。如果要测的距离较长,可以分段比较,之后再推算全长。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学车考驾照]之如何判断车轮的位置,防止车压线行驶?

相关推荐

Adobe Audition
mobile365体育投注网站

Adobe Audition

🌍 07-26 👁️ 4963
无他相机如何制作拼图
365bet不能提现

无他相机如何制作拼图

🌍 07-23 👁️ 8260
群星/天灾
365bet不能提现

群星/天灾

🌍 06-30 👁️ 846